最新消息內頁

活動訊息
最 新消息
News
【部落有教室】-法扶原民中心107年律師暨員工教育訓練歡迎報名 銅門、阿里山、屏東那瑪夏、花蓮港口、新竹鎮西堡、花蓮瑞穗溫泉部落。 四年了,法扶基金會帶著扶助律師與基金會同仁上山下海、走南闖北,前進了許多部落,帶著與族人無比珍貴的交流經驗與深切期許,持續在原民權益的路上奮戰。 緣起:建構解殖的原住民族法學 四百多年前現代國家踏入台灣這片土地,開啟了原住民族顛沛流離的歷史。戰爭、殖民以及土地的掠奪,到同化政策對文化的扼殺。在現代實證主義和西方科學的影響之下,加上強勢族群掌握的話語權,原住民族被汙名為落後的、不文明的、沒有知識的一個族群。這段歷史帶來的創傷,世代延續下來,年輕人不再說母語、狩獵變成檯面下的黑暗行為、土地被割裂販賣。這段被隱形的原住民族歷史,卻一直沒有被訴說,甚至連在原本自己守護千百年的山林中狩獵採集,也變成了山林的破壞者、野生動物的殺手。對於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不信任,加上資本主義等現代社會對原住民族內部社會的侵略,造成原住民族在政策、法律上的結構性不利。 這樣的百年困境,卻一直到近代在訴訟案件中才被正視,興起一股原住民族法學建構的風潮,而法律規範來自於背後的社會環境,因此原住民法學,應該回到部落,理解原住民文化以及傳統規範,才能夠建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法學系統。 因此這次法扶原民中心特地與東布青(社團法人臺東縣布農青年永續發展協會)合作,透過東布青在地耕耘的力量,帶我們看見傳統狩獵的規範與自然共存及守護的關係。 土地孕育出的狩獵文化與生命教育 狩獵這件事除了宰殺之外,背後其實有更多原住民族對於生命的概念,對於自然大地的信仰,還有在家族、氏族及部落文化中錯綜複雜的社會意義。從片面的資訊了解狩獵,很容易落入汙名化的陷阱,本次課程為跨部落的移動式工作坊,將帶著扶助律師以及基金會同仁,跟著青年的腳步,前進到初來部落以及鹿鳴部落,了解獵人的生命故事以及獵人所要遵循的傳統規範,走訪古道探尋Mamahav(布農語辣椒之意),聽獵人訴說土地的故事,每個地名都是生活印記的累積,認識獵人與山林、土地和萬物之間的關係與智慧。 活動相關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