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noscript使用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多元共融讓台灣職場更加性別友善/呂欣潔

發佈日期:2022.06.14

更新日期:2024.01.29

多元共融讓台灣職場更加性別友善

文/呂欣潔(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


今年五月,有一個新竹地方法院的判決在性別平等的社群中引起討論,根據媒體報導,有一名男性因結婚後想請婚假,但又擔心自己的同性婚姻狀態曝光,將身分證後的配偶欄自行修改成為女性名字,公司發現後將他依法送辦,檢方也將他起訴,但審理此案的法官卻認為,雖然在台灣同性婚姻已經合法化了,但社會上確實還存在著異性戀、父權體制為主的文化,並且此名男性員工的犯行損失並不嚴重,因此判為免刑。

此案一在媒體上傳播開來,當然不免引起不少討論,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竟然在2022年的台灣還有此事發生?」。這些年,雖然因同性婚姻通過之後,有許多公司行號都已陸續開始重視所謂DE&I(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on)多元共融政策,但可以發現仍以跨國大公司為多,台灣在地的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甚至公務或教育職場中,能坦然出櫃仍不算常態,甚至同志在職場上恐懼出櫃、盡力避免出櫃的可能性,也是司空見慣之事。

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

上述進入到司法程序的案例雖看起來比較極端,但也凸顯了社會上對同志的接納度與友善程度,可能仍不如大家想像的友善。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彩虹平權大平台於2020年所做的台灣同志(LGBTQ+)職場現況調查顯示,55%的填答者在職場和少部分同事出櫃,但和主管、職務高於自己的人出櫃的填答者均低於三成;另外仍有10%的填答者完全沒有跟親友、同事及主管出櫃。

除了工作職位高低和工作年資會影響到同志的出櫃意願外,近五成的填答者選擇不在職場出櫃也是擔心出櫃會影響職場的人際關係、近四成擔心影響工作升遷或職涯發展,也有三成五的填答者擔心在職場上會遭受到霸凌或刁難。而以行業別來看,餐飲業、自由業、藝術產業的填答者,相較其他產業來說可以更為自在地跟同事坦承同志身份。

公務人員、教育產業、金融產業的填答者,則較多是雖然認為能在職場出櫃很重要,但自己能自在地跟同事坦承同志身分的人卻相對來得少,多數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分。

回到職場的制度面來看,縱使這幾年在同志議題上的討論變多、法律上也有制度性的修正,但對於職場環境上更加友善的進展仍是有限。超過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公司依舊沒有任何針對同志或性別友善的措施(包含同志友善的表態、政策、教育訓練等等)。另外,我們也從調查中看到,能夠提供性別友善政策和教育訓練的公司目前仍大多是規模超過500人的公司,作為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甚或是家族傳承的傳統產業,目前看起來依舊是性別平等待開發的一片藍海。

在法規層面,四分之三的填答者都知道目前台灣有《就業服務法》跟《性別工作平等法》,可保障每個人不因性傾向、性別氣質的不同而有不平等的待遇,但有三成的填答者對於公司內部的性別相關申訴機制不了解,以及將近四分之一的填答者不信任現有管道。而當職場中如真的發生不友善事件時,近六成的回覆表示最後是不了了之。

台灣職場的多元友善仍有待加強
Image by InspiredImages from Pixabay

從舉辦同志與性別友善的課程訓練開始

台灣現行已有保障職場權益的《就業服務法》與《性別工作平等法》、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所有人都能夠結婚的國家,但仍有許多同志朋友在職場中隱藏身份,無法像異性戀同事一樣自在分享個人生活與伴侶關係。若要能夠真正落實上述立意良善的法律,於公司內部舉辦同志與性別友善的課程、講座或教育訓練,可以作為第一步,這也是超過七成填答員工的期待。

除了公司政策端之外,作為日日都會相處見面,甚至時常需要深度互動與合作的同事們,又該如何一起為推動多元共融來努力呢?

性傾向與性別認同屬於個人隱私

首先,邀請大家一起來意識到作為 LGBTI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陰陽人、酷兒等,時常通稱為同志)在社會中的實際處境,許多人可能因為自己接受、或是處在一個相對友善的環境中,常常會忽略了同志的日常生活其實處處面臨出櫃的壓力,或是也不停經歷各種無意識偏見的情況。比如說,我曾經聽過一位男同志教授出櫃的時候,被較年長的同事回應「沒有見過這麼胖的同志耶…」,雖然聽起來並不是不接受同志的評語,但也反映出社會中對於男同志的印象仍侷限於「肌肉」、「帥氣」、「有藝術天份」的這種刻板印象。

也因此,有些人可能看到稍微會打扮的男同事、或性別氣質比較陽剛的女同事,就會開始議論對方是不是同志,或是會開一些相關的玩笑,或是探問對方的感情狀態,以為這樣是表現自己友善。殊不知,這樣的態度可能會讓同志同事更加防備心升起,性傾向與性別認同實屬於個人隱私的一環,每個人都有自己願意揭露的不同程度,也對於與性別相關的玩笑也不同程度的接受方式,讓對方能自行決定何時、何地、與何人揭露,才是真正地表達尊重之意。

在社會中一般人以為的「同志的樣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當然有些符合刻板印象的同志,但卻也有更多超乎你想像和預期的人,也是同志;甚至,有些跨性別朋友,你在她/他的不同生命階段中認識他/她,因為正在經歷轉變的過程,可能都長的不太一樣。如曾演出《鴻孕當頭》、《全面啟動》等許多膾炙人口電影的艾倫佩姬(Ellen Page)於2014年公開出櫃後,又於2020年再次出櫃,分享自己是跨性別的身份,也大方地在社群媒體展現做完平胸手術的身材,同時說明自己已改名為艾略特佩吉(Elliot Page)。他的轉變歷程非常的長,每個階段可能他都認識了新的自己,進而產生了轉變,性傾向與性別認同,其實與每個人的自我覺察、自我認識的歷程有很大的關係,從來就不是一刀劃開就有了明白的是非黑白,要去突破從傳統異性戀與父權文化層層教育出的框架,進而願意對外揭露,是非常需要社會資本的一件事情。因此,如果你願意作為同志的盟友,為友善社會一起盡一份力的話,可以在每一次對方的分享時,都積極傾聽同時表示支持,不理解的部分也可以虛心求教,表示出願意更了解對方心情的態度,要避免台灣社會比較習慣的說理或教訓的語氣,只要能開啟舒服對話的氛圍,你會發現身邊彩虹的顏色越來越豐沛,你的生活也會更多采多姿!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