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貧困觀測站21】《反貧困》一書 震驚日本社會/簡錫堦

發佈日期:2024.02.19

更新日期:2024.02.19

貧困觀測站21
《反貧困》一書 震驚日本社會

文/簡錫堦 (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日本在一九六○年代,經濟高度成長,但雇主一再壓低薪資,促使左派力量興起,勞資糾紛不斷,罷工連連,國會派系也爭鬥不休。首相池田勇人上任後,採納民間學者下村治倡議,提出十年達成「國民所得倍增計畫」宏觀願景,正向引導振奮民心。

看到希望的勞工,因此願意與資方合作不再罷工,社會和諧、國會也不再紛爭,全民齊心為此願景目標合作打拚,逐漸型塑「終身雇用」的勞動體制,傲視全球。
  
員工所得倍增必須是企業利潤相對倍增,政府亟需推動「產業升級」政策,獎勵企業投資研發、更新設備以及加強訓練提升勞工技能,促使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不出七年,國民生產毛額和薪資所得雙雙倍增,並躋身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製」成為優良產品代名詞,並奠定經濟雄厚根基。

一九八○年代,「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興起,競爭更加激烈。企業需降低成本才能在國際立足,首當其衝的是終身雇用保障的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派遣勞動和日薪式臨時雇傭關係。

從一九九○年代長期經濟不景氣以來,日本捨棄正式員工、改雇用非正式員工趨勢越明顯。派遣員工人數自二○○四年突破2,000萬人後即逐年攀升,比例維持在30%以上。截至2017年底,非正職員工人數已占整體勞動力市場的37.3%。即使企業不斷高喊勞動力不足,派遣員工的比例與人數依舊居高不下。尤其是3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非正職員工比例大多超過40%,日本誠屬全球派遣雇傭高比率的國家,但勞工忍耐順從的文化,並未曾有過激烈的抗爭。

揭開日本貧困真相的湯淺誠

學者兼社會運動家湯淺誠,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修完東京大學研究所法學政治學博士學分,任職法政大學教授。一九九五年開始參與街頭運動,二○○一年成立「繫舟」,意指當暴風來襲,船隻都須相聯繫緊以避過風災,比喻弱勢者須團結互助共度災難。成立宗旨針對居無定所的人提供租房子的連帶保證人,以及針對生活貧困者提供生活諮詢和協助。長期協助街友運動,設立食物銀行、參與「兒童食堂」計畫與執行。

由於在貧困現場服務的經驗,經歷的個案上千件,發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障礙,並提出具體建言。他探討貧困問題的著作《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一出版,即受到矚目,榮獲“大佛次郎論壇賞”、“平和協同新聞基金賞”等大獎。打開日本社會視而不見的「貧困問題」,掀開潘朵拉魔盒,震驚富裕假象的日本。他說即使日本遊民所得高於非洲貧困國家所得,也絕大多數高於聯合國「絕對貧窮線」每天一美元以上,但並不代表他們不貧困,因為他們缺乏達到理想生活狀態的自由。

二○○八年,他在東京日比谷公園舉辦「跨年派遣村」活動,並擔任村長,提供飲食和衣物給露宿街頭的失業者。蜂擁而來的街友比預估多出五倍,透過媒體大篇幅報導,適逢過年假期,民眾都返鄉團圓,當一家人悠閒地看電視時,卻看到街友們聚在派遣村取暖的畫面,全國各地的人們突然驚覺「原來日本也有貧困問題」。引發日本社會對貧窮問題的關心,也讓湯淺誠成了貧窮、弱勢族群的代言人。二○○九年,民主黨贏得政權後,延攬湯淺誠入閣擔任參與(顧問),為日本政府擬定失業、僱用對策提供建言。

失去社會安全網的實質保護,失意者頓是如同溜滑梯一樣滑向無法爬起的社會底層

日本是個「溜滑梯的社會」

在《反貧困》的書中,湯淺誠用幾個個案舉證說明,在日本,一個人不小心踩滑了就會毫無阻攔地一路滑到底層,這樣的社會稱之為「溜滑梯的社會」。三層結構的社會安全網,並沒有構成三道防線,反而因為各種因素,貧困者被屏除在外,而墜落到底。下面摘錄分享幾個書中個案:繫舟協助過一位男子,他從自衛隊退役後換過三十多份工作,和妻子窩居平價旅館,兩人都從事不穩定的派遣工作,沒有勞工保險和社會保險,薪資還會被抽走近一半佣金。男子因腰痛一直未好轉,太太罹患憂鬱症精神狀態不穩定,常無法上工而失去工作,付不起房租落入網咖難民,甚至流落街頭。繫舟的工作人員陪他們去申請社會救助,並協助他們搬到出租公寓。兩夫妻雖努力改善生活,卻沒有一個職場可讓他們穩定,長期陷入生活底層,而政府卻視若無睹。

遊民K先生一再以偷竊被關方式,把監獄當長照中心來討生活。政府自嘆監獄不足,其實是牆外無溫飽導致貧困者把它當棲身之所。為何不把經費用來完善社會安全體制,而寧可多蓋監獄?

京都市河濱地區,一位54歲男子辭去工作回家照顧86歲長期患夢遊症的母親,他申請社會救助被拒,要他好好加油努力工作。直到沒錢付房租和吃飯,決心和母親一起死去,他用毛巾勒斃母親再上吊自殺。類似事件在大阪也上演,男子因申請救濟,大阪市福利事務所要他提供「醫師開立的診斷證明書」,他連開立診斷書所需費用都付不出來,被迫放棄申請,走投無路而勒死80歲的母親再自盡。

最令人心痛的是福岡縣北九州市小倉北區,發現一具52歲死亡一個多月已成木乃伊的屍體,他的日記留下「好想吃飯糰」。死亡前寫著「這樣,小倉北的公務人員應該滿意了吧?」的控訴。經查,他因被終止社會救助,要求他去找工作,無視於他毫無能力就業,認為政府是在逼他死。湯淺誠和「全國社會問題對策協會」向地檢署遞狀,起訴小倉北福利事務所長,理由是他涉嫌「遺棄致死罪」。逼使政府正視而興革。

「人生自己負責論」的價值觀障礙

日本社會充斥「人生自己負責論」論調,認為被逼到死亡絕境該負責的是自己。人才派遣公司The R社長奧古禮子在媒體發言,過勞死是自我管理的問題,貧困是自己不努力、放棄挑戰、自己失敗的原因。飛特族、網咖難民、遊民都是這樣形成的,是你自找的、失敗者該自己負責。

在湯淺誠撰寫反貧困該書的時空中,當時日本政府實際執行傑里米·布雷徹(Jeremy.Brecher)所提出的「向下平均化」、「配合低的一方」學說。主張「還有更窮的人需要照顧」,必須調降社會救助金基準,並防止福利小偷。日本厚生省排除大量醫療難民、照顧難民、網咖難民的照顧,若再調降社會救助金基準,將使付不起國民健康保險或照護保險費者遽增,產生更多貧困難民。走上向下競爭、日漸貧困的可怕負面循環道路,無法從溜滑梯社會的人間煉獄中脫身。

湯淺誠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庫馬爾.沈恩 ( Amartya Kumar Sen)倡議的「新貧困論」作為解釋,那就是貧困應該被視為一種「基本能力被剝奪的狀態」,而不只是所得低;這也就是滑倒後爬不起來的原因。

《反貧困》譯本在台灣一發行,引起共鳴和諸多討論。因為社會文化和官僚制度都如同日本,貧困者得不到友善的支持,救助安全網破洞百孔千瘡,為防「福利小偷」設定許多審查門檻、刁難排擠,也充斥「人生自己負責」論調。此書不但敲醒日本官僚和日本社會,也是台灣從事「反貧困」政策和體制改革必讀的好書。

此書出版於二○一○年,隔年筆者和青年要好野、卡債受害者自救會、當代漂泊協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發起「反貧困聯盟」,台日遙相呼應,希冀終結溜滑梯式的貧困宿命,改革體制承接墜落的貧困者,讓他們不再生活於恐懼中。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