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noscript使用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時光刻印|法扶十五|原民協助|陳采邑

發佈日期:2019.07.31

更新日期:2024.06.13

時光刻印|法扶十五

#原民專案
#陳采邑

法扶,實現了弱勢者的訴訟平等權,法扶,也滿足法律人追尋公義的渴望。

陳采邑律師

起初,真的只是好奇而已,好奇是什麼樣的制度可以平衡天坪的兩端,讓弱勢者面對法律可以不再無助?

於是,從2004年6月30日成為法扶的一員,一路從台北法扶的法務專員、主任、副執行秘書到台東法扶的執行秘書,轉了一圈回到故鄉,成為屏東法扶的扶助律師,隨著法扶草創至今,一晃眼15年了,法扶,實現了弱勢者的訴訟平等權,法扶,也滿足法律人追尋公義的渴望。

2008年實習律師期間,很幸運的留在法扶實習,第一次深入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當事人是人口販運被害人專案,被害人是印尼外籍看護工,語言、文化及背景不同,只能透過通譯努力的理解被害人的處境,依稀還記得當時對仲介提起刑事妨害自由告訴時的有一個爭點:「被害人為什麼不逃跑?不對外求救?」這是第一次體認相異文化語言者的困境:連求助,都好難。

之後,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重創東南部部落,我因協助總會承辦八八風災專案,開始了部落人生,也因為台東排灣族嘉蘭部落國家賠償案件所需,2010年決定從最大的台北分會,轉任到本島最小的台東分會,近距離接觸了原住民文化衝突案件,當一件件原住民因狩獵被法辦的扶助案件進來,然後一個個「認罪」,我覺得不解:「發生了什麼事,到底?」腦中一直想起前台北分會會長林永頌律師的話:「當一個十字路口不斷發生車禍,我們是要一個個救,還是去檢視是不是交通號誌(制度)出了問題?」

帶著台東法扶一次次進到了部落,也終於獲得了族人的信賴,讓族人知道,求助,不難,也讓我看見了原住民狩獵文化內涵及困境,終於發現是法律規範出了問題!法扶除了扶助原住民刑事辯護案件外,也開始跟部落、原住民團體一次次的吶喊陳抗,包含海端布農族人王光祿為母狩獵案件,一步步讓主流社會看見原住民狩獵文化,而司法實務上也漸漸朝尊重原住民文化的方向前進。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縣市,我對法律扶助的殷切期盼是相同的,從一開始純粹希望更多需要的人獲得法律扶助,到現在,則期盼更多需要的人能獲得富文化敏感度且有品質的法律扶助。

撰文/陳采邑
攝影/王弼正

本文收錄於法扶叢書007《時光刻印|法扶十五》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