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訂閱電子報
訂閱法扶電子報,接收法扶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24.10.09
更新日期:2024.10.09
貧困觀測站28
師法瑞典造就真實烏托邦
文/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北歐模式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難以企及的烏托邦,它們的政治經濟模式更穩定與更具競爭力,可做為各國參考的借鏡。
斯堪地那維亞人除性格坦率,還有阿克賽爾·桑德摩斯(Aksel Sandemose)所提出的「洋特法則」(law of Jante) ,行事溫和中庸、不炫富也不張揚個人的成功。反觀美國不是福利國家,但移居美國的北歐後裔遠比其他族裔更成功,顯然不是靠社會福利制度,而是在其家鄉所受社會進步文化薰陶所致。
「洋特法則」的平等主義文化,是北歐人心靈密碼,也是北歐成功的社會基礎,「團隊精神」不容「個人英雄主義」。講究平等,不容特權。嚴格的職業操守,集體制約,使北歐成為全球最透明、清廉的國度,才能締造普及的福利體制。聯合國幸福指數調查,北歐五國歷年皆在十名以內,2024年前5名的國家分別為芬蘭、丹麥、冰島、瑞典與以色列,台灣則名列第31名。
2014年,落選下台的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John Fredrik Reinfeldt),被媒體捕捉到他以「失業者」身份,到職業介紹所申請工作。1986年,瑞典甚受愛戴的首相帕爾梅(Sven Olof Joachim Palme)偕夫人看電影,夜深散場後,步行回家途中,遭陌生人近距離開槍射殺。帕爾梅中彈不治,震驚海內外。由於瑞典崇尚平凡政治,政治領袖私生活與常人無異,首相隨扈僅有兩名,看電影屬私人行程不得動用隨扈加班,以致發生不幸。國會議員遂提案,比照美國和英國對政治領袖加重安全護衛,嚴密保護。此舉與瑞典政治文化相左,引發爭論,雖經公投,仍遭否決。輿論認為不應以事件發生,藉此增加政治人物的特權。
瑞典政治領袖除公務外,沒有任何特權。內政、外交大臣及首相才配有公家汽車使用,但副首相莫納薩琳(Mona Sahlin)還得自己開著車齡十年的自用車上下班,更常見國會議員騎腳踏車或搭捷運上班,顯現平民政治。
台灣猶存威權時代餘緒,總統出巡常見大陣仗,沿路交警管控路燈,一路暢行。政治人物享有特權,被視為理所當然。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搭捷運是前所未有的新聞,前總統夫人周美青搭公車上班被安全人員勸阻,這在北歐社會,是再平凡不過的小事。
瑞典是國際公認最清廉的國家,政務公開,官員幾無隱私,即連國王的財產、納稅資料均可上網取閱,一般民眾報稅、所得都可上網查看,檢舉逃稅,因為報稅單屬公文書一定要公開。1995年,副首相薩琳以公務信用卡購買巧克力,事後雖還了錢,仍遭媒體揭露,譴責其公私不分,因而引咎辭職。2006年,貿易大臣博雷柳斯(Maria Borelius)被發現欠繳電視收視費也鞠躬下台,都以道德檢視,不必等判決確定。
比爾蓋茲(Bill Gates)讚嘆瑞典的透明化,他和官員共進午餐,當日下午就可從網路搜尋到詳細的菜單、單價和總額。法律並未規定官員必須公佈如此詳盡的細目,但為了取信於民,一般官員都會主動明列。如果台灣的國務機要費與首長特支費也能每月公開上網,必能防止貪腐弊端,何須以「歷史共業」為貪污解困。
在瑞典非涉密文件必須公開。2003年瑞典公投否決了加入歐元貨幣的提案,法國總統席哈克(Jacques René Chirac)因而寫一封信給瑞典首相佩爾松(Hans Göran Persson),指責瑞典人是「固執的笨蛋」,被媒體轉載,引發了瑞典人的抗議。席哈克非常惱火,再次去信向佩爾松抱怨,不幸地,第二封信也被批露了,結果,當然是弄得不歡而散。此後,他和瑞典官員打交道都格外地小心,因為,那是一個官員沒有隱私的清明國度。
有人對於瑞典國民繳納高稅率的稅款,維持平等而普及的社會福利深感好奇,究其原因,在於誠實的社會文化。不誠實很難見容於瑞典社會,尤其政治人物在公領域方面幾無隱私權,各項言行透明地攤在國人面前,受顯微鏡般的檢視。人民接受清廉官員的行政,才願意繳那麼高的稅負與相信所有稅收都會用在納稅者自身的福利上。
台灣俗諺:「作官清廉,吃飯拌鹽」,認為貪污是官場常態。社會文化中有著對小貪小惡的包容,覺得拿錢要能辦事就好,賄賂能讓官員有效率也不錯。《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謂水清則無魚的另一個演繹,俗話即是混水摸魚,形象地說出了時下政治生態和共生的關係。
平等、公平競爭環境而成為強國
瑞典無所謂「策略性產業」,也無對某特定產業租稅優惠,企業均享有公平開放的條件,政府努力維護經營環境、平等競爭的紀律。企業在市場競爭實戰經驗,自會創新升級,比政府務實有效。我國對特定產業及大企業實施各項租稅優惠,富人實質課稅不及5%,而非名目稅率40%。若在瑞典,執政者早就被輿論痛批下台,台灣卻數十年如一日,成為企業難以割捨的依賴,更是所得逆分配的濫觴。
丹麥、瑞典和挪威,一百多年來受教育思想家葛隆維(Nikolaj Frederik Severin Grundtvig)及教育改革家愛倫凱 (Ellen Key)影響,重視個性發展與創造力的培養,建立公共化的終身學習教育制度;主張為自己學習,摒棄重考試被動式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獨立思考的公民,創新能力領先全球。
免學費讓天資優異者不會遭金錢門檻犧牲,而能提供優秀員工給企業,即使高稅賦仍能留住企業。瑞典創新排名世界前端,跨國企業密度稱冠全球。完善的社會福利,人人無後顧之憂,縱令創業失敗,有失業津貼和退休金保障做後盾,不擔心生活,因此勇於冒險創業。依《商業營運執行法》,員工創業得以向公司請半年創業假,但須遵守「競業條款」,不能做出不利於公司的競爭。
美國經濟學者屢屢唱衰瑞典,認為高福利國家只會養出懶人,將使生產力下降;高稅賦更會使企業和有錢人出走,撐不了多久就會崩盤。然而,詛咒了數十年,瑞典依然穩坐經濟強國。
瑞典社會福利從搖籃到墳墓,對人民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從育兒津貼、免費公共托育、各級教育免學費,到營養午餐、兒童免費醫療及津貼、父母有480天的育嬰假(其中390天可領八成薪水),以及失業津貼、醫療照顧及充足退休金,堪稱世界最成功的國家。瑞典證明社會福利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而非阻力,以資本主義觀點評論瑞典似乎失焦,瑞典福利制度顯然仍能保住永續發展。
台灣殘補式福利 難解決貧窮困境
瑞典的福利覆蓋普及,鮮少貧困者。台灣因社福預算不足,擔心福利小偷騙取,對求助者設定嚴格審查門檻、處處刁難,讓窮人畏懼衙門而不敢前往求助。比方親屬中有資產,無業者也得將其估算為基本工資所得,而被認定非低收入戶。林林總總門檻排斥貧困者的求助,是嚴重的社政變態。社會充斥著「排富」心態,若依累進稅率,沒有減免稅賦,富人依法繳40%稅率,根本無需排富。例如高中職免學費,卻另訂定「排富條款」以之平衡社會不平心態。瑞典富人已繳更多稅,所以何須排富,相信「稅制公平」人人團結。
台灣對社會福利有著認知的誤解,其一,認為瑞典模式是社會主義。其實瑞典是自由市場最開放的資本主義國家,除了公共服務事業,企業幾乎全部私有化,政府最少干預。二十年前瑞典發生金融風暴,不採美國政府挹注巨資營救銀行,讓銀行負起全責或倒閉,政府全力照顧受困人民的生活,成功挽救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冰島仿效瑞典免於陷入希臘困境;而美國干預市場的政策,才更像社會主義國家。
誤解之二,認為高稅賦在台灣不可行。為了鼓勵投資促進就業,瑞典三次下調企業稅,目前稅率為22%,比美、日、中、韓來得低,與台灣20%相差無幾;瑞典個人最高邊際稅率為50%,我國則為40%,再加計最低稅負制12%,也很相近。
誤解之三,東西文化有別,西方制度無法移植。台灣全民健保也非自己新創,是藉由理念的吸收,進而影響政治而建構的,成為和瑞典同列世界第一的醫療制度。同婚合法化、公營事業至少需五分之一的勞工董事,此皆是向先進國家學習而建制的。瑞典是我國走向社會民主的榜樣,或能成就人文、民主、自由的新台灣。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