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noscript使用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貧困觀測站32】終結貧窮能在2025年達成 ! ?/簡錫堦

發佈日期:2025.03.12

更新日期:2025.03.12

貧窮觀測站32
終結貧窮能在2025年達成 ! ?

文/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2010年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在他寫的《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以前達成(The End of Poverty: How We Can Make It Happen in Our Lifetime 終結貧窮如何在我們有生之年實現)》一書,預言2025年可以完成「終結貧窮」的目標。歷經十多年努力,但不巧美國川普總統(Donald John Trump)上台後,以美國優先不再擔負世界秩序、經濟、政治領導責任,使得終結貧窮遭遇重大的阻礙。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1960年成立,組織設立的目的在於「減輕貧困、治療疾病、應對饑荒和自然災害、輔助公民社會成長」,增強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川普上任後大幅凍結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援助預算。這是川普與馬斯克(Elon Reeve Musk)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大規模縮減聯邦政府計劃中的主要目標之一。顛覆了幾十年來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藉由對外援助改善貧窮處境,穩定貧困國家,並建立盟友關係,輸出美國民主價值、增進美國的海外影響力。
 
專家憂心地表示, USAID對配發抗愛滋病藥物的診所的削減,恐導致南非這個世界上愛滋病患者最多的國家800萬罹病者的災難,預估在未來10年內有50萬人將因而喪生。其他如賴索托、坦尚尼亞、史瓦帝尼也有數十萬愛滋病患者也將蒙難。

國際衛生組織 (WHO)說過去二十年來,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援助,全球結核病防治取得了顯著進展,預防、研究檢測和治療服務挽救超過7,900萬人的生命,僅去年就避免了約365萬例死亡。如中斷援助,所有結核病研究試驗和創新進程都將受到嚴重打擊。而非洲伊波拉病毒隨時會再爆發,導致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災難。非洲和南亞許多國家因貧困加上傳染病的侵害,將愈難翻身。

玻利維亞通膨救援的成功例子

薩克斯擔任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顧問,足跡遍及100多國,從第一線的觀察到實際的協助,造就了他在發展經濟學上崇高的地位。薩克斯是聯合國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全球化倡導者,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者」。他說赤貧社會較易孕育暴力,成恐怖分子的天堂。有錢國家的人民絕對不能以為窮國的貧窮問題與他們無關,相反地,世界貧窮現象與先進國家的安危密切相關,貧窮問題一天不能解決,先進國家就隨時籠罩在恐怖攻擊或傳染病等威脅中。

終結全球的貧窮現象,不但是全球的責任,也會給全球帶來好處。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力辦到這一點,需要我們以「全球為思考」為重,這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社會所需的重要條件。

富裕國家已累計兩個世紀的成長,貧困國家仍飽受天災、食物、疾病、能源、地形及世界市場的隔離,沒有機會發展經濟。改善的步驟應依序來執行,對赤貧者先援助他們有基本營養的補給、健康的身心、安全水源、衛生的居住環境。當它進到中度貧困者後,應給他們小本錢,例如窮人銀行提供貸款以及國際援助來協助微型創業,逐漸脫離救濟,得以自力更生往上爬升的機會。

國際貨幣基金只重視非洲狹隘的問題,包括貪汙、私人企業投資障礙、預算赤字及國營專賣的改善,以資本利益思維而非濟貧、掃除貧窮為協助標的。它和世界銀行一樣,例如要求迦納開放貿易、平衡預算、吸收外資來解決貧窮。或要求緊縮預算、加速私有化和改善政府管理,這種外來援助的指導是無法改善貧窮的。

世界銀行援助的條件,前提是要求醫療保險私有化、醫療和教育採使用者付費的模式,減少依賴。資本主義思維將醫療和教育商品化,窮困民眾無能負擔,以資本主義價值觀完全違反終結貧窮的本意。其實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應遊說富國,在貿易上改革及免除窮國的外債,增加基礎建設投資,維持非洲的和平為目標。從赤貧逐步提升到中度貧困的援助為重,再逐步輔以自立自強的援助方案才能見效。

玻利維亞政府大量印製鈔票,來應付債務危機,卻使物價飆漲3000%。石油是玻國重要財源,薩克斯因此提出「大幅提高石油價格」,一次調很高始能抑制通膨,改善財務。其次,遊說債權國減免債務,未來才有能力還債;隨後跟著進行稅制改革,穩定財務基礎,成功救援玻國債務,解決通膨危機。

終結全球貧窮現象需要多方的合作與投入
Image by svklimkin from Pixabay

印度孟買以NGO的力量來扶貧

印度孟買貧民戶群聚鐵道旁約三公尺距離處,常被火車撞死。席拉‧派特爾(Sheela.Patel)是位熱忱有魅力的社工,獻身在這裡為貧民們服務,訓練他們敢於發聲向政府抗議,且成立「鐵道貧民窟聯盟」及「婦女一起來」等組織,為貧民、婦女爭權益。歷經抗議協商、制定改善方案,最終,火車鐵道外移,並爭取到安全用水的權益。

同時促使官方擬定該區發展援助計畫,進行人道援助,改善貧困家庭基本需求;再進行小額貸款,提昇人均資本。爭取政府編列預算支援,以公共預算穩定公共投資,增加人均資本,自力更生脫離貧窮處境。政府補助肥料給該區農民,使其足夠生產維生;並對婦女提供小額貸款,做小生意,所得超過基本開支,有了儲蓄,政府就可慢慢減少補助經費。這是薩克斯扶貧的理念,解救了許多非洲、南亞、南美洲貧困國家。

薩克斯預估「2025年終結貧困」並非虛言

經濟學家知道競爭只是經濟生活中諸多面向之一,它還應該有信任、合作與提供公益的集體行動等另外的面向。少了合作,一群以國家為單位的經濟體,就不會提供世界上其他國家足夠的投資,在構築跨國工程基礎、知識、環境保護與普世價值上。

他倡議世界共同體概念,只要高所得的富有國家提取GDP的0.7% 援助貧國國家,即能解決全球貧困問題,聯合國也引用此數據來要求富國責任,但最富有的美國卻做不到。而瑞典對發展援助的貢獻最大,佔GDP的1.40%,阿聯、挪威、盧森堡、丹麥、荷蘭和英國等國政府發展援助項目,也都超過聯合國所定GDP 0.7%的目標。薩克斯還建議債權國應該赦免或減輕貧國的債務,這樣到2025年,全球就可終結貧窮。

聯合國也動起來

全球22個富裕國家,在2000年加入了聯合國的千禧年打擊貧窮計畫。大發宏願,要在2015年,將全球八億赤貧人口減半,並在2025年讓數字歸零。不過根據聯合國專家提出的新報告,這些承諾慷慨解囊的有錢國家,沒有真的履行承諾。各國平均僅提供了GDP 0.25%的金額,導致進度嚴重落後。

全球的有錢國家慷慨參與聯合國的"千禧年開發目標"計畫,雖承諾每年提供GDP百分之0.7%,2025年消滅赤貧人口的目標,但大國、富國都把經費挹注在軍備項目。依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2022年全球軍費增加3.7%達2.24兆美元,連續八年上升。富國把擴張和戰爭視為第一要務,無心合作終結貧窮,令人感到悲哀、心痛。

川普總統宣揚讓美國再次偉大,卻擬退出國際六大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甚至退出聯合國另立新秩序。欲納加拿大成第五十一州;墨西哥灣未經協商就易名為美國灣;聲言將格陵蘭作為美國基地,甚且排除歐盟及烏克蘭參與俄烏和平協議。美國和盟友越走越遠,背離人文倫理,對弱勢者不屑一顧,如此自私自利當不會令人敬重,美國何德何能成為最偉大的國家 ? 

終結全球貧窮雖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仍然有可行的解方。除了富裕國家履行援助承諾,國際社會更需加強合作,確保發展資金落實於真正有需求的地方。此外,各國政府應平衡軍備開支與社會發展投資,以創造更具永續性的經濟環境。最重要的是,減貧不能僅依賴外部援助,還需要貧困國家的制度改革與自主發展。唯有全球協力,才能真正邁向無貧窮的未來。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