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noscript使用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貧困觀測站13】勞動人權崩壞的苦勞時代/簡錫堦

發佈日期:2023.06.15

更新日期:2024.01.05

【貧困觀測站13】
勞動人權崩壞的苦勞時代

 /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18世紀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力。原本勞工依恃紡紗織布技術即可維生,當資本家擁有機器,織布速度是人工的數百、千倍;提升生產量降低成本後,人工紡織因而無法生存,被迫進入工廠工作。

馬克思理論中的「勞動異化」,是指工人失去對自己從事勞動的控制。隨著生產線細部分工,勞動異化更為明顯。透過私有制的展現,勞工個體只是工具,勞動產品抽離和勞工的關係,產品已不再屬於勞工所有,有利資本家剝奪產生的「剩餘價值」,剝削的勞動價值最終成為資本家的利潤。而資本家擁有「生產工具」,並未參與生產勞動,卻進行不勞而獲的剝削。馬克思認為,剩餘價值應該歸無產階級所有,主張「生產工具公有化或社會化」,掀起對資本主義鬥爭的開始。

國際勞工組織成立 催生勞動人權立法

由於工作時間由資本主決定,每日工時長達16或18小時,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八小時工作制。並在乾草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聚集2500多名勞工進行罷工抗議。警方鎮壓時造成七名警察和四名勞工死亡,司法究辦,將四名工運領袖判處絞刑。世界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工人政黨組成的國際聯合組織,1889年於巴黎召開第二國際大會中,為紀念芝加哥工人的乾草市場事件,決議將5月1 日訂為「國際勞動節」。

勞工運動領袖的犧牲,如今全球已實施周休二日,先進國家早在70年前就立法實踐,但我國仍未普遍實施。當年周休二日修法時,政府以砍七天國定假日及延長加班時限由46天增長為54天,換取資方的支持。並採「一例一休」方式實施,周日例假日是法定休假,而另一個休假日不嚴格規定,經由勞資協議仍可挪移或改變。最近趁著國際上「周休三日」討論熱潮,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週休3日,獲得超過5000人連署,已成公民政策提案。連周休二日都不乾脆的政府,怎可能去規劃周休三日?

查爾斯·卓別林(Sir Charles Chaplin)在1936年《摩登時代》默片電影中,詮釋了勞動異化與剝削。長工時及不斷加速的生產線,造成勞動者下班後仍受生產線慣性動作職災之害。這部影片被譽為是卓別林最偉大的電影。

國際勞工組織是1919年聯合國所成立,由勞、資、政三方組成的機構。成立宗旨在於制訂勞動標準、政策和計劃,促進所有女性和男性享有體面勞動,追求社會正義以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截至2021年1月,國際勞工組織制訂了190個公約,這些公約經由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生效後對各締約國產生效力。其中對工時、休假、童工、女性夜間勞動、最低工資、同工同酬、工作安全與職災、組織權和集體談判權等都在國際勞工公約明定,成為促使勞雇關係和諧的重要國際法源,造就近百年的勞資和平與經濟榮景。

但在台灣,政府對於違反勞動三法的企業,仍放任其侵害勞動人權。例如大同公司非法解雇工會領袖白政憲、張照碧、江青通、劉庸、黃宗溢、曾水鑑、王文賓等,其中白政憲與大同公司打「解雇非法,雇傭存在」官司,歷經八年始獲勝訴。至今,台積電還禁止員工組織工會、長榮也禁止員工組織企業工會,許多知名企業也以壓制勞動人權,遂行威權管理。勞動人權須涵蓋健康、安全,以及組織工會的團結權、勞動條件協商的締結協約權,爭取更佳權益的罷工行動權。僅以薪水高於其他企業即可換取健康和基本勞動人權?此即台灣民主發展的遺憾。

馬克思認為,剩餘價值應該歸無產階級所有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零工經濟:逃避雇主責任的承攬關係

自1980年新自由主義興起,全球化促使市場激烈競爭,為降低成本而開始提倡「沒有工作就沒有所得」(No Work, No Pay)的概念,某勞委會主委曾在立法院以此宣揚施政理念。時薪制、派遣制成為剝奪休假工資、福利、資遣、保險、年資加薪、升遷、退休年金等保障的新雇傭關係。

近十年來,新興共享的零工經濟迅速竄起,從YouBike共享腳踏車、Uber叫車平台、Uber Eats和foodpanda美食外送平台,已充斥各國大城市,是為新興產業。且以「自由、彈性、高所得,自己當老闆」為號召,叫車及快送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投入這些行業。

自己當老闆?究其實是以「承攬制」規避勞動保護的企業責任。外送員除自備交通工具以及汽機車保養保險及燃料費、自負交通事故責任,還以扣點來管制服務品質。甚至沒有基本工資、休假、工作權、年金、資遣費、升遷、勞保、福利等保障。因屬承攬關係,所以不承認工會、團體協約和罷工權利。把百年來勞動人權法律一概塗銷,是資本家本世紀最大的勝利。

Foodpanda外送員公開公司制式合約,載明不得向客戶或商家提說承攬關係,也不得向客戶及平台公司提出勞工權益的請求。承攬人若違反本條例,須賠償20萬元違約金,是群體組織工會與向公司爭權益的最大障礙。

網路流傳美食外送可月入10萬元,那僅是早期從業者不多、外送單價高,每天勤跑12小時,或可賺取8萬元。但從業者倍增後,平台企業開始砍每單單價,必須搶快搶單,依Foodpanda外送員公開的資訊,全職跑一個月,若一小時可接3~4單而不間斷,約4~5萬元入袋。

目前美食外送約八萬名從業員,七成是兼職補貼家用,只求多賺一些外快,不奢求轉行當正職,可見並非傳說中當老闆賺大錢的好工作。全職外送員,陷入搶單搶快分秒必爭,急著盡快完成每筆訂單的焦躁不安,在同行同事眼裡是個警惕。自行承擔派送路途上的意外風險,保持安全極為重要,寧可速度稍緩,預防意外發生;錢沒賺到先賠了老命,是外送員兼職求穩的經驗談。2020年12月6日新聞報導,外送車禍事故,台北一年發生2107件,桃園297件,外送員職災頻傳。平台公司並未出面處理,依照合約,責任皆在承攬工作的外送員,平台只負責賺錢而不負任何責任。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署長鄒子廉稱,外送員和平台企業應屬雇傭關係,依勞基法最高可罰175萬元。但至今政府未明定其雇傭關係,無從懲罰,欠缺其他保護外送員的有效措施。

他山之石可為殷鑑

《零工經濟:APP奴役制度》是一部探討零工經濟問題的紀錄片,主要記錄美國、法國及土耳其Uber Eat外送員的工作。2020年,在法國外送員每小時約可賺10歐元,土耳其平均時薪2美元,在美國每周約1000美元。

片中訪問法國女性外送員萊拉.瓦達德,她因同業朋友穆拉德外送時發生車禍重傷、癱瘓以致死亡。穆拉德事件引起外送員集體抗議,公司用專斷的演算法計酬取代原有定價,反而造成快送風險。雖向公司爭取應負保險責任及傷亡賠償責任,但未成功。萊拉感嘆,自穆拉德出事後,她憂鬱了很久無法上工,帶她兒子去事故發生現場悼念,講穆拉德叔叔的故事,心情才漸漸平復。之後注意己身安全不搶快,顧慮年幼孩子失去媽媽,無所依恃,道出外送員辛酸處境。

2019年美國洛杉磯,叫車及外送員集體罷工抗議,逼使州政府立法保障外送員權利的AB-5法案通過。Uber公司必須取消叫車和食物外送員承攬合約,改為正式僱用的正職員工。明定基本薪資、保險、休假、和員工福利的僱傭契約。

我國勞動部為了杜絕真雇傭假承攬的勞動爭議,公布實施「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分別從人格、經濟及組織三方面訂定25個指標,作為認定基準。主要的如工作時間、地點、方法是否受管制;訂定懲罰辦法;不須承擔業務風險和成本,可領固定薪等等。事實上,這25項指標都迴避了平台企業的承攬契約巧妙設計。零工經濟以「只提供平台服務」、「契約自由」搪塞,政府就無力將其納為雇傭常態管理,何況這些跨國企業主掌零工經濟論述能力。若無勞動論述能力的政治家來對應,台灣恐難抵擋跨國企業瓦解勞動人權的侵害。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