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訂閱電子報
訂閱法扶電子報,接收法扶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25.08.14
更新日期:2025.08.14
【21周年茶會同仁分享】2
冬日的暖陽
文/田書豪(法扶桃園分會同仁)
編按:本系列為法扶21周年茶會活動同仁分享,紀錄同仁服務時所見的動人瞬間及協助心情。
前言
在法律扶助的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案件——有些只是短暫擦肩,有些卻會在心裡留下印記。
這是一個來自遠方的故事,一封信,跨越九千公里,帶來了一段關於愛、傷痛與重生的旅程。它提醒我,法律的邊界之外,還有一種力量,能支撐人走過最冷的冬天。
那一天,分會的信箱靜靜地躺著一封遠道而來的信,是從南半球mail過來的信件,字裡行間帶著急切與無助——那是 M 女士的孩子寫來的。
M,二十多年前嫁到台灣,三十多年前,她還是個年輕的外國女子,帶著行李與愛情,遠渡重洋嫁給 L 先生。後來,她歸化成為中華民國國民,在這塊土地上紮下根。
她與 L 都是再婚,各自帶著前段婚姻的孩子。然而,愛情在他們之間真誠而牢固,卻在 L 的子女心中,從未被接納。信中一行行敘述,像一把一把沉重的石子砸入我的心:無端的指控、冷言冷語、當面辱罵、甚至在 L 面前朝她丟擲物品。這些情景,跨越九千公里,在信紙上鮮明得令人心疼。
我撥通信中留下的電話。那端傳來的是帶著異國口音的台語與英文。我們混合著這兩種語言溝通,約好了見面的時間。
第一次見到 M,她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神情中透著悶悶的憂傷。她告訴我,L 正因癌症住院,她每天搭公車去醫院照顧他。夜裡,卻被勸回家——不是她不願意守在床邊,而是 L 心疼她睡不好,更怕孩子的冷嘲熱諷傷著她。
「我想離婚,因為我愛妳,不想看他們再傷害妳。」L 曾對她這樣說。
那天,她沒有申請訴訟,只做了法律諮詢就離開了。
不到一個月,M 又來了。這一次,她的神情比上回更緊繃。L 的孩子對她動了手,L 讓她趕快搬出家門,並催促她走法律途徑。然而,資力審查的結果,讓她的申請被駁回。當我告訴她時,她的眼神短暫地黯了下來,但隨即努力擠出笑容。我盡力給她更多方向——家庭服務中心、家暴中心的社工——希望她知道,這條路上仍有人願意伸手。
第三次再見,是幾個月後的櫃檯值班日。她的臉色更加憔悴。L 已經離開人世,L 的孩子因遺產問題準備對她提告。她搖搖頭說:「我不想爭什麼。我已經有 L 留給我最好的東西,那就是他的愛。」那句話很輕,卻重得讓我鼻頭發酸。我告訴她拋棄繼承的辦法,並指引她去找律師。她點點頭,帶著平靜的笑離開。
最後一次遇見她,是 L 離世半年後。她踏進辦公室,看見我便笑著喊:「我們又見面了!」這次,她的眼睛亮了許多。她說自己與幾位同鄉朋友合租,生活漸漸安定下來。她來,是想詢問租屋補助的申請流程。臨走前,她像閨密般告訴我:「過陣子,我要去紐西蘭看女兒和孫子們。」
我笑著回她:「真好。雖然 L 不在了,但他不再受病痛,而妳會帶著他的愛,繼續走遍世界,好好生活。」
她頓了頓,認真地看著我說:「謝謝你這麼多次回答我的問題。雖然法扶沒派律師幫我,但你給了我很多解決的辦法。」說完,她露出一個真摯而溫暖的笑容。
那個笑容,像冬日的陽光,透過層層陰雲,輕輕地落在我心上。
或許,這就是我至今仍留在這裡的原因吧。
示意圖片(ChatGPT接受指令創作)
後記
法律扶助的工作,並不總能提供當事人想要的結果,有時甚至不得不說出「無法幫助你」這句話。但我漸漸明白,幫助的形式不止一種。
一通用心傾聽的電話、一份替代方案的指引、一句真誠的祝福,或許都能在對方的生命裡,種下一點點光。
M 給我的那個笑容,成了我在這條路上最珍貴的回禮。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