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訂閱電子報
訂閱法扶電子報,接收法扶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25.10.08
更新日期:2025.10.08
貧困觀測站38
消弭貧困並改善其生活 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文/簡錫堦 (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川普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標榜「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縮寫:MAGA)。然而瑞典前總理畢爾德(Carl Bildt)在國際知名專業評論機構(Project Syndicate)以《再見,美國》為題,分析川普的政策及可能引發的後果。稱川普上任後,開啟關稅大戰,盟友也難以倖免,美國的地位必將下滑,加上退出WTO及缺席多國合作領域,美國孤立主義造成越來越大的空白,為歐盟、中國等國創造機會,美國影響力將逐漸式微,可說是「後美國時代」將快速來臨。這是一場豪賭,賭注不僅是川普的總統任期,還有全球經濟的命運。
川普同時拋出要收購丹麥半自治領土格陵蘭、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並暗示加拿大可能成為美國第51州。赤裸裸的侵略企圖,令盟友震驚,失去對美國的信任。傷害盟友更不利達成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恐拖累外交跟經濟的發展。
貧窮困境源自美國「防止依賴」的文化
專研美國政治、經濟及分配不均的美國社會學家馬修・戴斯蒙(Matthew Desmond),去年(2024)出版了《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書名簡稱:Poverty, by America)。探討全球最富有的美國,但卻是窮人最多的國家,若由美國窮人組成新國家,人口會比澳洲或委內瑞拉還多。美國每九個人就有一個貧窮者,約3800萬人無法負擔生活基本必需品,200萬人家裡沒有自來水,令人不可思議。
詹森總統(President Johnson)發動向貧困宣戰時採納歐申思基(Oceansky)的「貧困閾值理論」作為評定貧困的定義(閾值是令某項目發生變化所需的某種條件的值)。例如食物成本占一家四口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需1000美元才能餵飽家人,那麼年所得不及3000美元者就被視為貧窮。經通膨調整,以2022年為例,個人年所得不及13,590美元、或四口人家年收入少於27,750美元者,皆屬貧窮,而深度貧窮者(書中所指為「極端匱乏的生活」2020年年所得6380美元以下者)更是超過1800萬人。
世界第一富有國家理應沒有那麼多窮人,生活在社會邊緣,而為何美國不採行北歐福利國政策來解決。因為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其自由經濟的概念「讓市場決定一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及社會福利會造成懶人的依賴,百年來的思想薰陶已成為美國難以撼動的社會價值觀。
人民深植窮人是遊手好閒、怠惰、無進取心的失敗者、人渣。認為救濟窮人是無效的負擔、愚蠢的政策,社會福利只是一種麻藥,是人類精神的毀滅。美國經濟學者麥可.史川恩(Michael R. Strain)詆毀窮人「他們無須繳稅卻領了救濟金去購買毒品、酒類或去賭場遊樂。」事實上大多數家庭救濟金都用於住房及食物等必要支出,花在娛樂菸酒者不到1%,但人民卻都相信史川恩的說法。
據研究分析,美國有資格申請「貧窮家庭暫時救濟」的,僅四分之一的人去申請;有資格申請食物兌換劵者也僅48%去領取;有資格申請失業救濟的僅33%申請。2020年聯邦政府對屋主補貼支出達1930億美元,直接對低所得補助的支出530億美元,預算卻仍有1420億美元發不出去,以福利依賴來貼標籤實有欠公平。
維吉妮亞・尤班克斯(Virginia Eubanks)在《懲罰貧窮》書中寫道:「大數據自動化時代,隱藏在演算法下的不平等歧視。IBM完全配合政府要求,不計代價地刪減福利,加劇歧視。」人們相信機器較客觀、中立,只要電腦跳出「紅字數字」就取消他的救濟資格,取代真人的判斷。視貧窮為犯罪,為了避免構成威脅,時時更新資料來監控他們的流動與行為。對窮人分隔、限制、監管和懲罰,雖不是把他們關在監獄,但結果是一樣的。鼓吹中產階級在道德上疏離窮人,重現種族與階級的歧視的等級制度。
政府補貼給有錢人的數倍於窮人
美國福利預算占GDP比例僅次於法國,但福利都集中於非貧窮的國民身上。例如從應稅所得免除雇主贊助的「健康保險成本」,2020年對65歲以下成人就損失3160億元美金,預估到2032年會損失6000億美元,主要受益者是富人和中產階級;遂行稅制不公平,對富人反補貼。美國所得稅採累進稅制,但其他稅賦如銷售稅(營業稅)、財產稅(資本利得稅)都呈累退稅,所以全盤稅賦平均來說,窮人和中產階級稅賦佔其所得約25%,富人28%僅略高而已,而最富有的400人則為23%,成最低稅負的特權階級,逆轉了累進稅制的精神。
台灣也一樣,有錢人經由政治獻金影響修法,制定許多租稅減免法律,以致最富有的10%有錢人實際繳稅不及5%,而非累進稅率的40%;證劵交易所得是有錢人致富的來源卻完全免徵,即使炒股賺了上千萬、上億元也都免徵「證劵交易所得稅」,只徵收0.3%證交稅。對富人減稅,敗壞租稅正義,美國與台灣皆然。
五十年來,美國個人所得增長317%,但聯邦收入只增加252%,公共支出反而縮減,造成私人暴富、公家貧乏的原因。估計至2027年公共投資將減少一兆九千億元。剝奪機會平等,促使機會商品化,使用者付費成正當性,教育、醫療也都是高貴商品。
美國曾經有過社會民主主義的主張。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就任美國總統後實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稱為「新政」,試圖挽救當時大蕭條的經濟。主張「一周工時40小時、最低工資、工人的補償、失業補償、禁止童工的聯邦法律、直接來自於聯邦的失業救濟、社會安全法案、再興勞工委員會與健康保險。」
1964年美國在政治兩極的爭論下「福利國的誕生」,當時推動「向貧窮宣戰」運動下,催生了福利政策,例如永久性的「食物兌換劵」施行至今,《經濟機會法》創造就業培訓團及啟蒙方案。歐巴馬(Obama)總統,於2010年簽署的醫療改革方案,針對醫療保險的成本和覆蓋的範圍,提出大改革,納入更多貧窮者醫療保險。但都難抵擋美國貧窮歧視、造成依賴的價值觀反撲,成效逐漸被削弱。
依賴軍武強權無法使美國再次偉大
執政者受人崇敬,是讓人民無後顧之憂,道德操守為人稱道,而不是吹牛美化政績。美國過去充當世界警察維護和平,資助國際組織、人道救援,堪稱世界老大哥。川普第二任則完全推翻美國價值,利己為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取消了聯邦政府的DEI計畫(即多元、平等、包容性的政策),只承認不可改變的性別(男性與女性)。取消出生公民權,違反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
川普就任百日的民調顯示,其支持度下滑至39%。更右傾的政策,反對社會民主的人道良政,加大歧視黑人、移工和貧窮者,恐使社會更加對立與不安,暴力、槍殺事件會與日俱增。孤立自傲結果國際盟友逐漸疏遠,其實都會讓美國不受尊敬,如何再次偉大?
美國財力足於建構世界最佳的福利國家,縮短貧富差距,人人豐衣足食,和樂社會堪為世界楷模。期許川普及其後任總統秉持此理念治國,即使掙不來諾貝爾和平獎,但能令全民衣食無缺、和睦相處,歷史上蓋棺論定,必然會是一個偉大的總統。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