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noscript使用
跳到主要內容
:::

法扶報報

【貧困觀測站39】「貧窮即廢棄物」的時代來臨/簡錫堦

發佈日期:2025.10.30

更新日期:2025.10.30

貧困觀測站39
「貧窮即廢棄物」的時代來臨

文/簡錫堦 (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近二十多年來全球颳起極右派政治旋風,種族歧視、仇恨撩撥下,點燃對移民、難民、穆斯林等族群的仇恨之火,「限縮移民」與「反對歐洲綠色新政」主張的極端右派,成為左右歐洲政壇未來的關鍵力量。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反移民成為第二大黨;法國極右政黨國民聯盟(RN)掀起政治旋風,逼臨執政;義大利執政黨「義大利兄弟黨」( FdI)也是極右翼政黨;荷蘭執政黨自由黨(PVV)極端反移民與反伊斯蘭的政黨;比利時極右派政黨弗拉芒利益黨(Vlaams Belang),成為支持度最高的政黨。

川普靠著打壓移民成功入主白宮,延伸到合法移工也被驅逐出境,以行政命令破壞美國憲法,終結民族大熔爐的多元精神。主張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主張在美、墨邊界興建一道防堵偷渡的圍牆,主張監視各地清真寺等等。調動國民用武力強制驅離移民,全球震驚。

從驅逐移民到清除「廢棄人」

美歐極右政治鼓動仇恨,令人憂心的是窮人、遊民也會被極右政治當「廢棄人」清理。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2019年所著《廢棄社會》(Wasted Lives),警告過剩消費、無用人口的我們都將淪為現代化的報廢物。地球上超載的垃圾/廢物,包括「人類廢棄物」將被迫用非人道的方式來處理的「廢棄人」。不只是失業問題,過剩、無用的人口都成為「有錢人安全焦慮」的來源,必須清除的「東西」。廢棄人被社會判定為廢物,無法再回收利用的東西,像沒人買的商品、不良品。只會對環境的汙染,用汙名化、棄置化製造民眾焦慮,並用來執行對弱勢者生存權利的剝奪。

這是「廢棄政治學」的狡猾的歸罪策略,就像難民營、貧民窟成為無法律的「全球邊疆地帶」,採取放生、遺棄的方式博取一般大眾的支持。鼓吹變態的思想,可犧牲這些毫無價值的生命,殺了他們並不犯法,可淨化社會終止暴力和恐懼,成就美好人間天堂,使國家更強盛。「安全和不安全」成社會關心至為重要的議題,激發對野蠻、生活恐懼、對犯罪的厭惡成為清除廢棄人的正當理由。

極右派政府堅信窮人是因為懶惰、依賴社福才落得貧窮處境,所以首先要縮減社會救濟預算,認為不再有依賴才會終結貧窮,這也是驅離窮人的社會工程的第一步。低收入勞工、失業者先失去企業保險及失業救助,接著被逐出社會福利及醫療體系,甚至因無法繳貸款連家都被銀行拍賣。若連房租都付不起就成了遊民,有礙城市觀瞻、讓市民不安與厭惡,政府會把他們趕到郊區自成「貧民窟」來隔離。貧窮被隔離在「貧民窟」,就更加不會被看見,自成城中城,讓他們自生自滅。

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共有一億零九百多萬貧窮人口(占比24%),最嚴重的9%連帳單都無法繳,無法讓家人溫飽,社會救助卻日益縮減。而美國貧富差距加劇,階級界線也日益擴大,貧窮和居住的問題困擾政府無法解套,執行驅離在所難免。流離失所的生活狀況工作更難找、子女的教育更不穩定。若遭驅離的前科紀錄多次,則更難找到下一個安身處。

在美國,貧困者想繼續領社會救助金,就得要有文件,證明孩子已經有接種疫苗,也有去上學;如果想領食物券,就要提供薪資單和報稅單;如果要去工作,就得替孩子找幼兒園。如果負擔不起,就得要有日托補助券;如果想領日托補助券,你就得證明你在工作。如此環環相扣的刁難,往往成為執行驅離的前奏,剝奪貧民的生存權。

根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HUD)公布的2023至2024流浪人口調查報告,美國在2024年12月底共有77萬流浪人數,相較前一年增幅高達18%,總數達歷史新高。他們可能都會淪為廢棄人遭驅離的命運。

「貧民窟」也是社會排除的中間站,進行隔離、驅離的廢棄人集中營。據BBC報導,聯合國估計全球約10億人(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生活在貧民窟,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約有20億人口淪於貧民窟。

廢棄人被社會判定為廢物,無法再回收利用的東西
示意圖片。(Image by Warren Griffiths from Pixabay)

中國習近平清除低端人口

習近平指示面對「城市病」必須管制人口湧入都市,北京應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則限制在2500萬人。推動「疏解非首都功能」,讓批發市場、製造業等「非核心功能」的產業「退出北京」。鐵腕驅逐「低端人口」數十萬人在寒冬中流離失所,進行北京人口大瘦身,被驅離的都是久居北京的「農民工」。

低收入人群一部分是生活在農村的、一部分是農村進城打工的、一部分是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因為國家有時候會有救濟,構成很大的社會救濟壓力。這幾年中國經濟蕭條,外資出走後,中等收入人群也成為受害最大的族群,因為原來窮的還是窮,中產階級一夕淪為新貧階級,美好家園轉瞬成了財團圈地和自然反撲的祭品。20多年來,依賴便宜土地、寬鬆勞動保護和環保政策成為世界工廠,經濟發展卻反促使貧富差距擴大,窮人遽增,社會福利不足、環境破壞等問題,造成社會不穩定。監控和清理廢棄人恐加速執行。

邁向雲端封建時代的廢棄人

雅妮斯.瓦魯法克斯(Yanis Varoufakis)在其著作《雲端封建時代》提到,新科技平台的雲端經濟將終結資本主義,而進入更嚴峻的雲端封建時代,進入數位交易平台就須支付「雲端租金」。人人都成為新興統治者—雲端資本家的附庸,幫它賺更多「租金」,用戶都成為「雲端佃農」。資本匱乏者將身陷生計不穩定的困境,社會絕大多數成為貧窮雲端佃農。政治人物亦不得不屈服於它的淫威,而雲端無產階級無法組成工會,因為雲端佃農不認他們是勞工,但每天上網提供資訊充實平台內容,都成為無酬奴隸。例如TikTok、小紅書就是以雲端資本光速賺取租金的雲端資本。

數位貨幣也將取代實體貨幣,加密貨幣不需銀行帳戶、不需信用卡、金融卡,只要「私密金鑰」一串亂數,網路自動驗證就可存款匯款。例如中本聰發明「比特幣」就超越國家貨幣,成為未來雲端貨幣的模式。雲端封建時代,是金權統治的精緻化。現在的資本家已然退位,雲端資本家又壟斷AI技術操控國家,一般都屬數位落差的窮人。民主選舉也難翻轉雲端統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紛爭也成歷史,拯救貧窮廢棄人得另闢新路徑。

預防與抵制的雙刀流

首先要做思想武裝,工會和社運組織應強化「廢棄人與雲端獨裁」認知,了解政治的變化,當發現縮減社福預算、驅離弱勢者,立即就團結反抗。並積極推動「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制」不經審查即可保障基本生活的生存權。建立「生存戰鬥平台」擬定運動策略與行動,串聯全球勞工、消費者、激進社運團體,由小而大,保障弱勢者生存,對抗不人道的毀滅。

關於對抗數位雲端統治,可採行「全民合作社制度」的企業民主化為解方。每一員工都擁有一股的股份,不可出售或出租,每人都有一票的表決權。報酬由民主方式程序決定,稅後利潤分成四份,一份作為固定成本、再投資改良準備,一份用於研發、一份支付員工工資,最後一份用來發獎金,經表決通過執行。這樣就不會再產生大資本家荼毒勞工,雲端資本也被屏除於此體制之外,無法影響。切記接下來真的是一場世紀性「拯救貧困」,重建民主的大社會運動。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