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訂閱電子報
訂閱法扶電子報,接收法扶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23.03.15
更新日期:2024.01.08
貧困觀測站10
女性單親貧困家庭的生活搏鬥
文/簡錫堦(反貧困聯盟召集人)
依據2018年衛福部統計,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15歲以上人口中,離婚或分居者占16.0%,高於全國之8.6%。7成2的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家庭對於日常生活開銷感到困難。4成2的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家庭有負債,以信用貸款(卡債)最多。
在同一份調查中,台灣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的家庭型態,有28.68%為單親家庭,而在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中家計負責人為女性的戶數當中,最高比例的申請原因,就是和負擔家計者離婚或分居,顯示台灣「女性單親家庭」的經濟狀況相對脆弱。
「女性單親家庭」,指的是女性因離婚、分居、或喪偶,並至少一個 18 歲以下未婚子女同住的家戶者。女性單親的經濟情況,不但比男性單親家長差,更遠不如雙親家庭。資源缺乏下影響子女的發展,社會經濟方面的成就較差,落入兩代貧窮的處境。
體制對女性的壓制是主要的因素
性別壓迫致貧的四個因素:
1.長期以來女性處於性別歧視的環境。依據勞動部統計,2021年我國女性平均時薪為男性之 84.2%,兩性薪資差距為 15.8%。違反《國際勞工公約同工同酬》規定,女性勞工要比男性勞工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相同的全年總薪資。女性非勞動力人口高達501萬人,其中25到44歲女性結婚生子後,照顧小孩兼顧工作似乎很困難,因而有58萬人未參與勞動,而育兒家務幾乎是無償勞動。
2.被剝奪經濟自足能力。有些因為育兒及家事照料而退出職場,或只能選擇從事較具彈性而低薪的工作。女性一旦中斷就業後,其人力資本會迅速折損;即便具高等教育文憑,再就業也很難找到跟其教育程度相對應的職缺。其事業資產的累積因而減少,一旦配偶死亡或婚姻中斷,變成單親家庭,其生活水準很快一落千丈。
3. 傳統家庭的女性常被剝奪受教育的機會。研究發現女性單親者學歷較低、缺乏工作經驗、工作技術較受限,是人力資本不如男性的原因。
4. 女兒繼承權也被剝奪,淪為無資產的貧困。傳統觀念重男輕女,俗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普遍都沒有得到娘家的財產。婆家方面也有因婚姻的中斷而被阻絕資產轉移,因循「傳子不傳女」觀念,剝奪其財產繼承的民法權利。這是性別歧視致窮的重傷害。
單親家庭容易造成兩代間的貧窮循環
學者分類,一般單親家庭稱為「核心家庭」,與父母同住的單親家庭稱為「主幹家庭」。主幹家庭中若父母健康且有資產,相對於一般核心家庭可能會得到較多的支持,包括來自原生家庭、婆家在物質和情感方面的協助。但失利的人力資本和有限的經濟資源,恐怕很難使其脫離貧困,走向經濟自立。
大多女性單親家庭為了工作和小孩,天天為生活搏鬥,陷入養家與照顧孩子兩頭燒處境;而勞動市場也因單親媽媽難專心於職場,而易受排擠,不易找到正職職務,只能流向低薪且不穩定的非典型工作。例如便利商店採時薪制的店員,雖有勞健保但雇主卻未提撥勞退金,也不會依年資加薪,且非正式員工,被解僱也沒資遣費,因而處於較高的貧窮險境。
某女性嫁了個賭徒丈夫,離婚後因不替丈夫還賭債而遭家暴,攜女兒逃家後,不到一年被丈夫找到,前夫拿女兒當人質要脅,她只好繼續替他還賭債。身兼三處清潔工作掙錢還債,被鉅債追著跑,飽受摧殘,最後因重病而自殺了結。另一位單親媽媽因為倉皇逃離家暴,只能辦現金卡維生,一張接一張刷而成了卡債族。每天擔心催債,攜兒女到處躲債,找工作時擔心申報所得被討債公司查獲,只能做較低薪的臨時工,當領現金不報稅的黑工。
曾有社工為單親媽媽介紹工作,卻臨時失約,後來得知因疫情期間採線上教學,家裡僅有一支手機給孩子使用,聯絡不上無法赴約面談,失去就業機會。疫情期間脆弱單親媽媽每天提心吊膽,自己若確診小孩要怎麼辦?但申請補助須有求職紀錄,得試著去找工作,否則得不到政府補助款,即使確診,也得隱瞞去求職。許多令人心疼的故事,都發生在單親媽媽的日常。
女性單親家庭若因教育水平較低,從事低薪工作且扶養子女較多,很容易落入貧窮困境。貧富差距影響到學齡前的幼兒教育,子女處於相對的劣勢,也因為不利的社經環境,受到歧視與排擠,阻礙未來的發展,承續家庭命運難翻身,造成兩代間的貧窮惡性循環。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日美採行的脫貧對策
日本厚勞省的調查顯示,每7個孩子中就有1個屬貧窮兒童,而120萬戶母子單親家庭,半數以上生活困苦;日本母子單親家庭高達82.7%表示「生活困苦」,37.6%沒有儲蓄。
日本對母子單親家庭以現金補助為主,每個母子單親家庭每月可獲得13到14萬日圓補助,但實不足保障其生活。孩子在保育園及小學階段,為了照顧小孩媽媽無法從事全職工作,即使高學歷媽媽也無著。
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單親家庭經濟生活水準在貧窮線以下,是政府社會扶助的主要對象。1995年,一些州實施小規模「社區資產累積計畫」,獲致相當不錯的反貧窮效果,成為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反貧窮策略。這個由美國學者麥克爾.雪拉頓(Michael Sherraden)提出的「資產累積方案」,主張反貧窮政策應加入「福利資產累積的元素」,致力於投資這一代的資產累積,以資產福利政策優先,解決生活匱乏的恐懼,打破對女性單親家庭不利的經濟惡性循環。
實際的作法上,在芝加哥和聖路易兩個城市進行小型的實驗計畫中,提供相對配合存款基金給低收入戶的「個人發展帳戶」,並提供相關的理財教育課程以協助其訂定個人的創業投資計畫,進行有目的的金融性資產累積,增進其未來的抗貧能力。實驗後成為地方政府主要方案,台灣也引進試行。
我國目前的難題與政策建議
我國目前著重於經濟生活補助方面,將醫療補助、學歷證照、職業訓練、就業協助及子女托育教育補助,均納入中低收入戶救濟。如將重心擺在「公共托育和兒童照顧」,以日間托育照顧代勞,讓單親媽媽安心賺錢養家,應是最優先的政策。再輔以職業訓練、就業協助提升個人所得。其他則視其經濟狀況,依政府「中低收入戶社會救助」來補助。
日本有兒童津貼制度,家庭中有未滿3歲的孩子,每月可補助1萬5,000日圓;3歲以上至小學畢業前每月1萬日圓,小學畢業到中學畢業(15歲)每月1萬日圓,此項補助政策自2021年開始,已排除年收入1,200萬日圓以上的家庭。大多地方政府,高中三年級及以下的所有學生,享有免費醫療。
瑞典實施「孩子國家養」政策,夫妻共享480天親子育嬰假。從小孩滿8個月開始,直至滿12歲可以享有親子假,若養育一對雙胞胎,親子假則有660天。兒童津貼從出生領到16歲,每位兒童每個月1250克朗;托育、就學全部免費,並享有學校免費午餐,以及免費醫療。社會福利普及化,無需另立單親家庭福利補貼法案。
我國為了搶救少子化,自2022年8月起,育兒津貼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第二胎可領6,000元、第三胎以上可領7,000元;以我國財政狀況算難能可貴。但若仿效瑞典實施孩子國家養政策,不僅造福單親家庭也讓全民共享,建構幸福生活的國家體制。
彷似麥克爾.雪拉頓的資產累積方案,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在2000年的7月推出為期三年的「台北市家庭發展帳戶」實驗方案,計有 69 位參加,完成三年的儲蓄計畫與理財教育。計畫即將到期,每位平均淨存款額從最低的 72,000元,到最高的244,610元之間。利息總計為300,163元,而寶來集團相對配合存款的紅利外加了603,026 元,獲得相當的鼓舞。
職能訓練及就業媒合,可提升較高的人力資本累積,衍生較高的工作收入,脫離貧窮和福利依賴。但以「資產福利政策優先」來解決生活匱乏的恐懼,始能真正的脫貧。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