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Legal Aid Foundation
訂閱電子報
訂閱法扶電子報,接收法扶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23.01.30
更新日期:2024.01.18
勞陣好書推推4
社會應正視職業倦怠帶來的損失
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時常在課堂上建議聽眾進行一個生活實驗,就是將平常吃完便當後的橡皮筋拿回家套在桶子上,然後隔一個星期再把它取下,長時間撐著的橡皮筋將會出現彈性疲乏狀況,並再也回不到原有的樣子。事實上人也一樣,勞工在經過長時間或突發性的高強度勞動,倘若沒有得到充份的休息就會導致「健康」的彈性疲乏重則將會導致勞工職災嚴重失能、甚至死亡(即過勞死)而折損社會經濟力,輕則使得勞工職業倦怠(Burnout)影響工作效率。這與年齡和職業無關,而是可以預防的職災風險。
關於「過勞」的議題,可以參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於2015年出版的《過勞之島》,其中記述了許多作者親自協助的真實個案故事,以及如何制度性的預防和消弭這個職災風險。而在2022年1月,翻譯自韓國的《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則提供了社會思索職業倦怠這個許多人遭遇,但不一定有能力面對的職場問題。作者是長期從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三個層面,關注憂鬱症與適應壓力障礙精神科的安珠延醫師,薄薄的一本小書,卻是他從許多臨床經驗中洞察職業倦怠問題的寶貴線索,提醒了社會關注這個讓許多人工作熱忱一點一滴消失的職場環境。
Image by Lukas Bieri from Pixabay
職業倦怠的定義與測量方式
職業倦怠是指當人在工作或學業中因極度疲倦,或是感到能量消耗殆盡時所出現的症狀,伴隨而來的是無法恢復的耗損性疲乏、心力交瘁、自我否定和指責,以及工作效率低落。若發生這種情形卻無法適當得到舒緩,將會惡性循環地造成情緒障礙,尤其是表現在工作效率低落上的自我否定,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對於許多人而言,面對一成不變的工作與生活,處境有如希臘神話中被懲罰日日重複將滾下的巨石推上山頭的薛西弗斯,沒有盡頭的重覆著再怎麼努力也徒勞無功的無奈。這種情形不只在書中背景的韓國,也包括在東亞區域內的台灣、日本等國,面對這不友善的職場環境,有時還要承受縱使喊累都要證明「夠有資格」的窘境,深怕不小心被貼上不夠努力、抗壓性不足、草莓族等標籤,情況就更加艱難了。
如何測量所謂的「職業倦怠」呢?書中提供了一個所謂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即MBI量表),以及後來持續針對不同職業類別補充設計出來的MBI-GS量表,將職業倦怠的因大致分成三個因素,其中包括情緒耗竭、去人性化及降低個人成就感等。透過「工作讓我感覺身心疲憊」、「下班的時候我感覺精疲力竭」、「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對一天的工作時,我感覺非常累」、「整天工作對我來說確實壓力很大」、「工作讓我有快要崩潰的感覺」、「自從開始幹這份工作,我對工作越来越不感興趣」、「我對工作不像以前那樣熱心了」、「我懷疑自己所做工作的意義」、「我對自己所做工作是否有貢獻越來越不關心」、「我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覺得我在為公司作有用的貢獻」、「在我看來,我擅長自己的工作」、「當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時,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完成了很多有價值的工作」,以及「我自信能有效地完成各項工作」等十五道測量題目的計分。總分90分,分數越高表示職業倦怠越嚴重,在2015年一份以韓國上班族為對象的測驗中,結果平均在40分左右,但一般認為情況應該更加嚴重。
職業倦怠對於健康的傷害及預防
2019年是全世界對職業倦怠非常關注的一年,而也是在2019年五月,職業倦怠被增加到「第11個版本的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ICD-11)之中。而WHO把職業倦怠定義為「因管理不成功導致的慢性職場壓力所引起的症候群」,即判定職業倦怠是「可能影響健康狀態的主要有害因子」。ICD-11的特徵是廣泛地定義了威脅健康的因素,這表示這些因素在醫學的認定上雖非疾病,卻會影響健康。此外,有鑑於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 of Health, SDOH)日益受到重視,WHO更早在2011年就已列舉「影響健康的十大社會因素」,其中就包括壓力和工作等重要決定因素,工作生活對於一個人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
然而,面對職業倦怠對於勞工身心健康的衝擊,該如何預防呢?雖然坊間各種勵志書籍,且大家也都知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休閒可以讓人舒壓這些重要提醒,但許多人在面對沒有盡頭的現實生活壓力,有時就連從事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都提不起勁。本書作者作為一名醫師,提供大家預防職業倦怠的十項建議,其中包括消除產生的原因、讓身體休息、逐漸增加讓身心健康的活動、不要追求完美、請重新安排生活、解決睡眠問題、避免觸發壓力或情緒、調整掌控感、感受投入感和創造性,以及尋求專門醫師的幫助等。雖然這些建議略顯「老生常談」,但作者在書中也建議「寫下專屬自己的急救處方簽」,為孤單又疲憊的自己打造一個叫做「煩惱共同體」支持系統的重要性,除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體系之外,還包括預先擬定不同階段的自我調整機制,例如,聽喜歡聽的歌、看搞笑影片、做喜歡的事、吃喜歡的食物等。當然,必要時還是必須尋求其他專業的協助。
為有效解決工作與生活不協調所產生的問題,近年來國際勞工組織積極倡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念,並建議各國納入其各項政策之中。而就如這本書副標中所揭示的:「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畢竟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那隻對煤礦坑環境極為敏感的救命金絲雀。而除了個人的努力,組織工會,透過集體力量創造更有友善的職場環境,永遠都是一個重要且關鍵的選項。
《我做了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停止責備自己,放下讓你內疚、自責、不安的惡劣職場
https://www.locuspublishing.com/book/detail/7104
主題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