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影音出版法扶報報
法扶報報
  •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台灣住宅政策現況,能否阻擋下一場惡火?/呂秉怡、馮麗芳、蔡孟芷
  • 2021/11/08
  •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 — 台灣住宅政策現況,能否阻擋下一場惡火?

    文/呂秉怡、馮麗芳、蔡孟芷(崔媽媽基金會


    10/14城中城大火事件已過去幾周,這場大火的新聞熱度幾近被撲滅,然而若是政府不願直面造成弱勢蝸居的真正起火點,無情的惡火仍在不明的角落持續延燒。事件發生後,行政院蘇院長迅速承諾以租金補貼、社會住宅、社宅包租代管的資源優先協助弱勢住戶。然而這樣的短期安置措施,並無法真正解決長期積累下的問題。

    租金補貼、社會住宅和社宅包租代管,乍看之下是三種不同的政策措施,但面臨到的是同樣的結構問題,所以在執行上也存在諸多困難。

    社會住宅

    行政院長明確示意將社會住宅政策,作為解決蝸居危機的解方。社會住宅的初衷,的確是要優先照顧被租屋市場排斥的社會弱勢者。不過盤點現階段的社宅資源,就會認知到這張政治支票,開得多麼不切實際。

    《住宅法》第四條中規定的十三類弱勢族群,根據2015年衛福部統計約莫24萬戶,然而從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資料可看出,全台已興建完成並招租入住的社宅,僅有1,8372戶,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北部,此次發生城中城火災的高雄市,目前僅有377戶。其中保留給弱勢優先戶的比例,雖從30%升至40%,但緩慢的進度還是難以解決弱勢族群的燃眉之急。

    若能提供社宅讓更多族群使用,當然是件好事。不過在各國社宅的發展歷程中,皆是專注於「弱勢優先」,等到社宅存量足夠後,再逐步分級擴及其他群體。發展先行的歐洲國家暫且不論,與台灣社會結構較相近的亞洲國家,例如韓國、日本,也是先以解決弱勢居住問題為主,後續才延伸更多元的方案。

    雖然提升弱勢優先戶比例的倡議仍然持續中,但遇到的阻力卻是社會風氣對弱勢者的污名化,地方政府也不願讓社宅變成貧民窟一般的存在。此外,社會住宅租金偏高,對於住在蝸居的底層弱勢來說,即使有幸中籤,也不見得負擔得起。面對社會中的弱勢需求,不只物質的層面需要建設加強,如何與大眾溝通,促進對弱勢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改變誤解而不友善的態度,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就目前的狀況看來,社會住宅在台灣要成為弱勢者居住正義的依靠,還有不只一大段的距離。若政府能積極同步健全租屋市場,社會住宅的興建壓力或許就能減輕一點。


    示意圖片,Image by Pexels from Pixabay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是想利用現有的民間房源,政府用稅賦優惠等措施鼓勵房東加入方案,並扶植租賃代管業者加入服務。如果居住政策是單純的數學問題,那這是個完美的計畫。因為社會住宅興建通常得耗費至少兩三年。鼓勵房東加入,可以緩解社宅興建達標的壓力,也可以讓弱勢者承租到合法的租屋物件,並有中間人代為管理,減少房東與房客的衝突機會。

    但現實卻是,加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民間房屋通常要價不斐,即使承租者能申請政府租金補貼,經濟弱勢者卻還是無力承擔。包租代管業者也會為了省事,而傾向將物件租給一般戶或狀況相對較佳的房客。加上績效主義的影響,無論是政府部門與代管業者,都把衝件數作為首要之務,為弱勢服務的精神幾乎看不見。

    租金補貼

    社工在陪同案主找屋時,常常看到不如預期的環境,例如沒有逃生通道的地下室。但就算在服務過程中會提醒案主,這個環境很危險,以後可能會發生甚麼狀況。不過最終仍會讓他自己選擇是否居住。

    為甚麼弱勢者不申請租金補貼,找到更舒適安全的環境呢?

    租金補貼碰到的第一道難關是長年下來,政府部門從未真正掌握租屋市場。而租金補貼的請領條件需要合法報稅的物件,大部份的房東擔心沒有報稅的事實曝光,通常禁止房客申請。就算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全台承租房屋的數量,高出房東有報稅的數量約莫九成,但政府也許是出自怕事,或怕得罪房東的心態,不敢積極查稅。大部分的房客為了居住的安定,也不會積極爭取。長久下來,租屋黑市的汙泥淤積得太厚,一時之間難以清除。所以常言道,租補是看得到吃不到。

    社工與案主,都期待能夠承租到好的環境。但在尋找落腳處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碰觸到艱難的現實,像是社會對老病殘窮的負面標籤,是屢屢被房東拒之於門外的原因。最後接納這些人的房東,提供的居住環境通常就是所謂的蝸居,但弱勢者往往還是會願意承租下來,因為花兩三千塊就可以住下來,有熟悉的生活機能,周邊的鄰里大部分都認識,房東也不排斥他們,甚至可以住到終老,房東也不擔心之後沒有人來住,蝸居違建聽起來總像是萬惡之源,但卻是整個社會最願意承接弱勢者的地方。

    所以蝸居房客心裡會想,到處都在排斥我,而且租金又這麼貴,倒不如住在那這裏。即使房東不幫忙修繕管線,這些房客也就算了,畢竟租金已經如此便宜。若是禁止他們承租高風險物件,或是沒能完善居住環境的政策執行,便掃蕩所有蝸居,最後的命運就是得去睡街頭。

    本文所聚焦的是弱勢者的居住正義,但是思索更深一點,不健全的體制,使所有人生活在高風險的環境裡。

    在高房價與高齡化、少子化的多重夾擊下,只要想像老年生活,就會發現有錢也租不到房子的窘境,不知該在何處安老。然而眼下的我們,卻只能掩耳盜鈴的假裝一切正常,甚至將運作不正常的社會現象,認知為理所當然。城中城事件並非偶然的意外,而是長久累積的引信集中在此爆發。端看事件表面,容易將問題焦點放在房舍本身的危老、缺乏管理,或是乾脆怪罪給縱火犯。但這些只是不妥善處理居住正義問題的結果,而非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