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影音出版法扶報報
法扶報報
  • 以聾為榮─談聽覺障礙者的成長學習/李鴻源
  • 2018/09/03
  • 以聾為榮─談聽覺障礙者的成長學習

    文/李鴻源先生(桃園市聾啞福利協會常務理事)


    所謂的聽覺障礙者是聽力有缺陷、不完全的狀態,一定比例以上並非完全的聽力喪失,所以視個別狀況有機會可以透過輔具或訓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像是老人家重聽或聽力部分喪失可以透過助聽器來協助,然而也是因為還有校正訓練的可能,在適應及學習的路上,往往徬徨在比較崎嶇的學習選擇道路之上。

    正常看齊的學習起點

    聽覺障礙者(以下簡稱聽障者)並非生活在自然的環境裡,或許是家人相信這聽力上缺憾是可以挽救的想法(彌補心態),於是讓聽障孩子從小就戴著助聽器(或開刀裝置人工電子耳),練習聽著環境的聲音,以及人們說話的聲音,而且父母也怕聽障孩子會因為接觸到手語之後就偷懶不練習口語了,以後長大要怎麼能適應聽人的口語社會,所以就會要求聽障孩子不准比手語而用口語來說話。

    等到聽障孩子再大了一點,要進學校念書時,大部分家長也不太願意送去特殊學校(啟聰學校)上課,不願意看到學校裡面的聾學生及老師都用手語的文化會影響到聽障者已學習會的口語能力,或者是擔心孩子會跟社會脫節,於是就無視孩子的學習狀況送到一般的聽人學校上課,帶去做聽語治療,接受聽力語言訓練,看起來似乎孩子與聾人相較起來,更能夠與聽人溝通,但其實孩子在學校裡面,一樣很容易被同學歧視,排擠、霸凌,讓孩子變得自閉孤僻容易猜欵不合群,情緒管理不佳,甚至容易發生自殘現象。

    在這樣聽障孩子的生長過程幾乎都是配合家長要求的方式去做,常看到孩子在父母保護過度的影響下,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可以學習到可以讓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

    學著放心讓孩子學習探索

    聾人有的是先天的,也有非先天(還有殘餘聽力,但可能是家境清寒沒錢買助聽器),有些家長也許是為了讓聾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或快樂的上課,並且接受聾人有聾人自己語言溝通的方式(自然手語),所以會把孩子送去啟聰學校上課,讓聾孩子慢慢學習手語,認識聾人文化,孩子也才能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其他跟自己一樣聽不到聲音的大小孩們(學長姐們),進而接受自己聽不到聲音,可以在一個接納孩子聽不到的環境裡學習成長。

    而大部份家長會讓聾孩子知道家中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買助聽器,或者買了助聽器後,可是聾孩子卻不願意戴助聽器,因為突然聽到外面吵雜的聲音,會感到很不習慣,而且戴了一段時間後,可能還會頭暈腦脹,頭痛很不舒服,沒辦法適應。而家長也會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讓聾孩子能自然而然的去學習手語,以及在遇到聽人時,會想辦法練習讀一些簡單的唇語,進而練習讓自己可以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大部份的聾人都能反映出聾人特有的自然而然在使用手語所形成的聾人文化。


    照片提供/社團法人桃園市聾啞福利協進會

    聾人文化的變動

    聾孩子進入啟聰學校學到的手語,大部份是從觀看學長姐手語而來,這些都是在溝通時自然而然形成的手語,反而不是從老師學到了,在啟聰學校的老師們大部份不會用自然手語,而是使用教育部的文字手語(文法手語-借自然手語的單字或發明新 的手語,並依照一般人說話的文字比手語,而不是使用自然手語-視覺語言的語法結構),或者有部份老師剛轉進啟聰學校教書,甚至連手語都不會,是看著手語書邊學邊拿來教學生,這些都會影響到聾人的學習認知能力,甚至在使用文字來表達簡單意思的能力都很有限,造成跟聽人筆談時會無法溝通或溝通不便。

    現在成年的聾人大部份都比著自然手語,但還是很難避免會被聽障者們(教育部的文字手語)慢慢的影響到聾人的自然手語及聾人文化。

    所以在此要呼籲父母們,當你們擁有一個特殊孩子的時候,請相信你們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生命的出路,觀察、支持並尊重孩子學習的模式,他可能是使用聽覺,或者是視覺,或者是觸覺,或者是嗅覺,或者是味覺,甚至是直覺;不論他使用什麼方式來學習認識這個世界,都請不要以"一般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做的和其他人一樣,就請支持孩子做他自己吧!

    也要跟教育者、聽障者們呼籲,不論你會或不會手語,也不論你是如何學會手語的,請不要忘記這手語的根源來自聾人的自然手語,請來加入聾人團體,認識並了解聾人,進而尊重聾人文化,相信你也會以聾為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