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影音出版法扶報報
法扶報報
  • 性別平等教育,讓孩子善待自己和他人/王儷靜
  • 2018/11/22
  • 性別平等教育,讓孩子善待自己和他人

    文/王儷靜(屏東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性別平等教育是2018年底公投的熱門議題,第11案和第15案都提到性別平等教育中的同志教育。這兩案分別為:「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第11案),以及「您是否同意,以《性別平等教育法》明定在國民教育各階段內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第15案)要看懂這兩案的內容,就得先了解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落實現況

    隨著公投宣傳的開展,社交和通訊媒體出現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和抨擊,其中不乏移花接木或惡意抹黑,例如「性教育實施=學生會找別人的性感帶=會變成同性戀」、「同志婚姻通過後,學校要開始教男男交、女女交」,煽動社會大眾的恐慌與不安。反對性別平等教育的團體抨擊國小、國中和高中教科書的性平教育篇幅,揚言「多元性別意識活動退出校園」、「性解放教材退出校園」,並要求性別平等教育退出校園。進行多元性別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老師被指控「散播同性戀風潮」、「毒害學生」,「家長」向教育部投訴,要求教師離開學校。這波延續著2011年真愛聯盟反對同志教育的行動,對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帶來嚴重威脅。

    2004年立法院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是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擬定及推動工作之法源基礎,目的之一,是為了消弭對性少數的歧視,在差異的基礎上保障每個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對待。2000年,一名因性別氣質而長期遭受性霸凌的國中生葉永鋕意外身亡於學校廁所,而時至今日,學生仍會因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在學校遭受性霸凌,從言語侮辱、排擠、騷擾,到輕微或嚴重的暴力等都有,顯見我們需要一部可以擁抱多元性別的法律,以保障孩童的受教權及校園安全。那麼,第11案公投主文在反對什麼? 

    在教育當中開誠布公地面對多元現況

    反對同志教育者認為,同志教育是在誘導孩子變成同志,同志教育即同志養成教育。他們企圖以這樣的不當解讀與惡意曲解,引導社會大眾反對將此納入學校教育。然而,我們不妨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別氣質、性別認同以及性取向,當孩子對這些真實存在的特質感到疑惑、好奇,甚至因此在生活上碰上難題的時候,我們能不教嗎?現在的校園裡,我們不時仍可聽到學生使用「娘娘腔」或「娘砲」等字眼來形容或攻擊某些氣質陰柔的男學生,既然這是發生在校園裡的日常現象,我們怎能不跟學生討論?

    學生終究會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面對各形各色的不同團體或個人,同志教育是孩子認識社會現象的一環,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也可能是能夠肯認他們生命的重要機會。同志教育的重點工作內容,就是引入多元文化的觀點,教導孩子認識同志,進而改善同志的處境,減少偏見、歧視,甚至是壓迫的發生。透過同志教育,帶著孩子一起討論這個社會如何讓每個人在追求更好未來的路上,能不因性別、身分受到歧視與限制。

    因此,這不是「能不能教」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中,真的有學生因為害怕被霸凌、被取笑,在學校一整天不敢去廁所,不敢談論自己的生活。看到這些恐懼,我們為什麼不和所有的孩子談談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孩子接觸之前好好談談

    再舉一個例子,有些「家長」反對學校教導性教育,要求性教育必須由「家長」監督才能進行。乍聽之下,這種聲音反映了部分家長對於小孩接觸性教育的擔憂。但是再想想,在網路發達、社交媒體興盛的年代,我們有辦法完全禁止孩子透過其它管道,去接觸課本沒教的事嗎?性教育的「性」不是只有性行為,還包括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對自我認同的探究、對性別關係的影響,如果規定這些不能在課堂討論,學生理所當然地會轉向網路求知。老師和家長不能用「前網路頭腦」去想像這一代學生會搜尋到什麼,既然沒有辦法禁止,更好的作法是老師和家長一方面自我充實,一方面陪伴孩子共同學習成長。與其避而不談,不如好好談。

    至於性教育或性別平等教育是否會宣揚性解放,是無須擔心的。目前中小學校園的性教育雖已跳離早期「健康教育14、15章不教」的年代,但仍偏重兩性生理差異,忽略性別權力關係以及性別關係的多層次議題,與性教育的包容悅納、平等多元精神還有差距。恐嚇式性教育可能讓孩子無法揭露自己所遇的狀況,取得真正需要的資源;具有正向意涵的性教育,才能關照到青少年因性別、階級及族群交織而有的教育需求,貼近他們的性主體和真實生活。

    性別平等教育是正向觀念的建立

    從2011年至今,性別平等教育一直被部分人士窄化成性教育、曲解成性解放,隨之而來的恐慌,便可能遮蔽了許多民眾對性別平等教育的認知。其實,性別平等教育中「解放」的概念,是從一元、一種觀點的窠臼中掙脫出來,能使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非如許多人聯想的「無止盡地做愛」。性別平等教育是使人「自由的」,但自由並非為所欲為,而是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性別平等教育不僅教導學生發展自尊自信,也引導學生瞭解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視之、相互尊重;不僅鼓勵學生具有多元文化的視野,也帶領學生參與消除性別歧視的行動。讓我們在「事實」的基礎上討論,看看現在的教材、現在學生的經驗、社會所缺少的進步動力,期待社會提供每個人好好生存的空間!